查看原文
其他

75⁺寻找老政法精神 | 王吉庆:角色在变,初心不改

盐城检察在线 2024年09月30日 17:48


寻访人物:


王吉庆 



1951年12月出生,1975年11月入党。1982年1月从部队转业至原盐城县检察院(现为盐城市盐都区检察院)工作。历任盐城市郊区检察院法纪科副科长、盐都县反贪局综合科副科长等职务。

从海军老兵到检察新兵,他坚定迈步向前;从经济检察到反贪一线,他不畏艰难险阻;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,他初心依旧。他就是盐城市盐都区检察院退休干警——王吉庆。


海疆烽火中走来的检察新兵


时间回到1970年12月。这一年,20岁的王吉庆应征入伍,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。参军第一年,他被分配到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的中国海军沙角训练基地,这里正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地方。训练期间,王吉庆深受爱国主义熏陶,立志传承虎门销烟精神,始终战斗在岗位建功、戎马报国的最前沿。后来,他接连在扫雷舰、曙光02号海洋调查船上服役,一待就是12年,先后参与西沙海战、对越自卫反击战、侦查外籍军舰等任务,荣立三等功1次。

1982年,王吉庆32岁,光荣退伍。作为转业干部,他被分配到原盐城县检察院工作,成为经济检察科的一名书记员。面对着身份的转变和全新的“战场”,如何在短时间内熟悉新工作,成为摆在他面前最紧迫的问题。当时的心情,王吉庆至今仍印象深刻,“一开始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,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,又没有相关工作经验,对法律知识和业务都不熟悉。在部队里是正连级指导员,到检察院却变成了书记员,还是有些心理落差的。”部队的历练造就了他坚韧和不服输的精神,为了快速上手工作,王吉庆客服畏难情绪,暗暗跟自己较劲。因妻儿住在农村老家,他就把单位当家,独自住到院里的办公室,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;他辗转各地办案,一年有200多天在路上,成为单位出了名的“拼命三郎”。1984年,仅两年的时间,王吉庆就快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办案骨干,成为院第一批助理检察员。

1990年7月,在赴东台梁垛办理一起税务案件时,王吉庆乘坐的车辆发生了交通事故,车身侧翻冲进河中,导致颈椎骨折,随行的几名同志也不同程度地受伤。由于形势危急,他顾不上身体疼痛,只身爬到路边,向路过的车辆寻求救援。住院治疗期间,他仍惦记着工作,支撑着病体去邮电局与单位取得联系,了解办案情况。在办理另一起偷税案件过程中,一开始负责办案的同志认定犯罪嫌疑人偷税110万元。王吉庆主办后,通过阅卷、讯问嫌疑人,发现与事实有出入,不能简单一办了之。他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,查清案件的全部事实,对该案提请会办6次,最终认定嫌疑人涉案金额仅为1万元。“办案不能先入为主、有所偏向,必须以事实为依据,法律为准绳。”


终身难忘的“9.29”特大经济案


谈及办案过往,王吉庆说,曾参与办理的一起贪污案件令他终身难忘。

1985年9月29日,正值农历中秋佳节,盐城市郊区检察院接到派出所报案,原郊区某银行总账会计孙某某勾结某滴塑瓶盖厂厂长袁某某,将130元的银行记账凭证改成130万元记账凭证夹账,造成重特大经济损失。这起案件后来被称为“建国后江苏首个经济大案”。案件发生后,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,省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施文寿携10名骨干赴盐指导成立“9·29”专案组,王吉庆也成为专案组中的一员,全程参与了这起经济大案的办理过程。“办理‘9·29’如此大案,对当时所有的办案人员来说,生平还是第一次,可以说,既无先前经验可参考,又无现在的办案条件可借助,所有人都是顶着压力摸着石头过河。”王吉庆回忆道。案件牵扯面广、人员众多、错综复杂,侦查工作并非一帆风顺,所有办案人员只能和时间赛跑。“那个年代没有方便面,更谈不上工作餐,饿了就去一楼,那里有个煤炭炉子,锅里只有稀粥;没有办案点,几十人在一起没日没夜地办公,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;没有电脑,就一笔一画用手写,警车少,就六七个人挤一辆小轿车,没有车就骑车或者走十几公里;有的同志生病了,左手打着点滴,右手撰写审查报告。检察院办案楼的灯光日夜不熄,同志们的忘我热情和奉献精神令人动容。”谈及于此,王吉庆难掩激动,眼睛里燃起了光芒。“9.29”特大经济案的办理周期、办案干警、涉案人数、调查对象、涉及地区均创下了80年代盐城检察机关之最。150余名办案人员历时85天,调查14个市287个单位657人,形成27册5068页卷宗……最终,孙某某因犯贪污罪、受贿罪,袁某某因犯贪污罪、行贿罪、投机倒把罪,均被判处死刑。用忠诚和使命守护国家金融安全,筑牢法治防线,这就是老一辈检察人的无悔和担当。


桑榆未晚,依旧“热辣滚烫”


“热心肠”“闲不住”,是领导和同事们对王吉庆的一致评价。

2009年,单位计划建设院史陈列室。修史立馆,意义重大,责任重大。领导权衡再三,希望离开办案岗位、即将面临退休的王吉庆能担此重任。他二话没说,欣然接受。当时适逢检察院搬迁新址不久,事务繁杂、人手缺乏,几乎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他的身上。为了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,一方面,面对着堆积如山的档案资料,他一本本翻阅,一件件归档,将资料分门归类整理好,梳理出盐都检察的发展脉络。另一方面,他主动登门拜访已退休老领导、老同志,找寻一些具有历史印记、收藏意义的老物件、老照片、文件图书等,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下,成功搜集了一批有价值物料。为完整清晰准确展现盐都检察发展史,他又向熟悉情况的老同志多次请教,反复修改打磨陈列室的文字表述。当看到竣工后的院史陈列室时,他说很有成就感,就算到现在,那段历史也能如数家珍。时任省检察院党组书记、检察长徐安来院视察时,更是给出了陈列室“苏北一流”的高度评价。在设计二楼走廊橱窗荣誉墙时,他怀着对检察事业的深厚感情,写下了朴素又温馨的前言:“检察院是我的家,站在窗内看窗外,窗外五彩缤纷;站在窗外看窗内,窗内五光十色”。

2010年,王吉庆光荣退休,检察职业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然而,闲不住的他并未选择安逸的退休生活,而是怀着对检察事业的满腔热爱,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、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,主动担任老干部联络员、老干部支部组织委员、社区普法志愿者等角色,继续发挥余热,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担当。


洪彬蕾

盐都区检察院

青年干警


在艰苦的岁月里,王吉庆同志始终在平凡中坚守,在逆境中前行,数十年如一日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检察人的忠诚与担当。这次走访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辈政法人的奉献精神,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以前辈为榜样,为检察事业奋斗的信念。

作为刚进入检察队伍的“新人”,生逢其时,重任在肩。新征程上,我必将赓续传承老政法精神,自觉扛起“走在前、做示范”使命担当,沿着前辈们奋斗的足迹继续前行,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




来源:盐都区检察院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盐城检察在线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选择留言身份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